0 评论

0 收藏

分享

【热帖回顾】12年前,我们曾在此大谈故事期刊的生死,如今都不说了

大话故事之720:故事期刊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健?
微信图片_20230822122647.png


发起人:老张
故事不会完蛋。
完蛋只能是纸质期刊。
就是说,纸质期刊完蛋后,故事还会继续并长久存在下去。
那么,没有了纸质作为载体的故事,将如何存在呢?以一种什么形式存在?
猜测,估计会以故事人讲故事的形式存在可能性最大。
故事人出面,站在电视机里,或者网络上,像说评说一样讲故事。
如此一来,对故事人的要求可能比现在要高得多。
未来的故事人,除了会写故事外,还得会讲,而且还得讲得绘声绘色。
如此说来,希望继续在故事界混下去的朋友,要抓紧训练,早日成功。
如果,此种猜测应验的话,最先走出此步的故事人,不仅要大红,更会大富,及至大贵。
故事朋友们,努力啊。




故事刊虽不会全完,但恐最后只能剩下10几家撑撑局面。我看故事刊本身改革图存才是最主要的。现在故事作的症结是离现实太远,当老百姓在你这儿找不到心绪的抒发,反而让你说教一顿,他那会掏钱买?(长江水)




是“老百姓不需要故事了”还是“故事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”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,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。敝人专心从事故事创作五年了,每年也能发个几十篇,可感受到的不是越来越高兴,而是越来越憋气越来越无奈,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:其一:能写的题材领域越来越窄,老在同一题材领域翻来复去别说编辑烦,连作者自己都会烦。古代的时间太远,远离现实;外国的空间太远,远离国情。当下的呢?这方面不能涉及,那方面不能触碰。于是只能写些说教味浓厚的东西,说实话,有些东西写出来连自己都不能说服,就算发表了,又怎能让读者喜欢?其二:能用的技巧方法越来越成套路,这些技巧方法是写故事的规矩(你不照这些“规矩”来就不易发表),这既是故事的特点特色也是故事的紧箍咒,显出了特色也箍死了故事。
    把新闻改编成故事确实显现了作者的无能,可从新闻中寻找素材却是一种方法,既然艺术来源于生活(如果故事还属于艺术的话),那为什么不能来源于反映生活真实的新闻呢?但可笑的是,如果从新闻里来的“故事核”太平常,编辑肯定会说这太平淡,没有“奇、情、趣”的特点,如果有新意,得到的回复可能是“编造痕迹太明显,请另处”。当今现实的奇特远远超过故事的奇特,可我们故事人(编辑和作者)就是不愿相信或不能相或不敢相信。而广大的读者天天生活在现实中,他们所见的“事”比你书的的“故事”还精彩,他为什么还要掏钱买你的故事期刊呢?
    窃以为,老百姓是需要故事的,因为任何人都有好奇之心、探究之欲、也有从故事中获得知识得到启发的愿望。但老百姓不需要味同嚼蜡的故事。所以,如果故事再如此走下去,就算没有新媒体的冲击,玩完也是不远的下场。
    可过分的悲观也是没必要的,因为百姓对好故事的需求永远存在,一旦某一天,故事的内容和形式获得老百姓的认同,它爆发出的力量也会是无限的,从此意义上说,如今故事的苟延残喘是件好事,早死早投生嘛。(吴实)




让人想起了当年的“连环画”、“BB机”,都是被其他后来的给代替了。
说起“故事”,感慨颇多。恐惧故事的生存寿命,连已经开始衰落的小说都不会长久;故事是靠点子,而小说靠的是细节和人物形象,这正是人家的长处。故事老是强调点子和跑情节,而这些东西却是最浪费资源的,现在的编辑为了节约版面,老是限制字数,往往只要点干骨头架架,编辑老是要作者删节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,作品没有了血肉,故事读起来,风格和叙述是千人一面,再加上奇、巧、趣的要求,好像离现实越来越远。说娱乐吧,好像又不如电视剧直观有优势。(晏瑜)




记得电话手机普及后,邮局信件锐减,绿帽子很着急,提高了邮资,但似乎没能挽回他落败的命运。淘宝网产生后,绿帽子忙坏了,于是有产生了很多快递公司,就这,他们还是忙地不亦乐乎。绿帽子怎么也当初的苦衷一扫而光。
故事是不是也类似呢,若干年后,或许人们又因为某些因素的刺激,又回归了呢,什么事都无定法,也无定数,存在就是合理的。(净清)




当今时代,写故事的人比读故事的人多,读故事的人比买故事刊物的人多,我也不例外,十年前,每年我花在订阅报纸杂志的钱,约1500——2000元之间,可是这几年,我一分钱也没花在订阅报纸杂志了,并不是我不再阅读报纸杂志,而是有许多报纸杂志,它的电子版是可以免费订阅的,而且,这些电子版的报纸,读者阅后还能立马发表微博评论互动,当然我就不会花钱再去订阅传统的纸介的报刊了,话说回头,其实这些电子版的刊物,都是文化快餐,其内涵是没有纸介刊物有深度。但是,社会发展是如此之猛,传统刊物仍是固步自封,当然会被新鲜事物淘汰了。所以,改革,才是传统刊物的出路。(谢少萍)




其实故事走向末落,是很明显的事。
十年前写故事,稿费是这么多。十年过去,稿费还是这么多。我担心十年后,写故事稿费还是这么多。
现在通涨那么厉害,不涨等于降。


我建议作者们,不要全职写作。最好有一份和故事无关的工作,一方面有好的收入。另一方有生活经历,避免闭门造车。
我当初当作者,每个月已经有一份不错的收入。但是我陷入困惑,写多了,我觉得我变成一个批量生产的文字制造机。


还是出来选择不同方向、又可以利用我特长的工作。虽然我一心想做个好作者,但别人告诉我,你没有生活,闭门造车,永远也写不出好的作品。
所以我走出来,接受另一个职业。几年下来,在其它行业也有不错的成绩。
虽然现在的产量不比当初,但是,我想,我可以写我真正想写的东西。可以不仅仅是为了发表、为了钱写东西。


写一篇动人心弦的作品,比批量生产一百篇文字垃圾,更让自己有成就感。


就算纸媒完蛋了,文字永远不会完蛋。


没有报纸,杂志,还有电视,电影,网站,有故事、有文字的地方,永远都需要写作者。


真正好的作者永远不需要担心。网站、电影、电视……还是靠人写出来的,又不是机器写出来的。


我们的文字不过是换了一种载体,换一种形式去展示。


我现在就是从事网络媒体工作。
(此帖被赵妖静在2011-07-07 11:42重新编辑 )




它们也该完了,
八年前开始写故事,那时一月写到一仟元,工资是一仟二,一仟四,没结婚没小孩,日子过的还不错,现在该写的都写的差不多了,用老套子编上的稿比以前少,稿费标准和八年前一样,工资三仟多,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写,象我这样的写手不只一个吧,所以杂志没好稿子,那还不完?反而真奇了怪了,不仅故事要完,其他杂志也要完
我就不看杂志,就看网络小说,还看不收费的那种,象我这样的人不只一个吧,所以,网络小说也得完。
去书店挑书,一本本傻贵,好多还是定个提,七拼八凑搞出来的,挑不出来,买回去也是买垃圾。象我这样想法的不是一个吧,所以书也得完。
既然大家都得完,那故事先完有什么奇怪的?(喵语)






一 稿费低,物价涨,作者不写或乱写,没好稿子,就办不好刊物,读者不买账;
二 诚实的刊物给稿费,更多的刊物偷稿子,劣币驱逐良币,期刊界作风不好;
三 其他传播形式给力,如电视,网络,手机,等,纸质要消亡;
四 没人重视,更谈不上扶持。




总之,要死不活,故事危险,但故事不会亡。编故事还是好能力,好莱坞若不会编故事,会打动全世界?只是,要大投入,才能使故事大产出。但在当今故事界,看不到有这等魄力的。都是算小账,不算大账,甚至以赖掉搞费为荣。(于小玉)




说故事刊物会死,更是对着牛角尖讲话。抛开故事这一特性不讲,我只当故事是一个行业。僻如,房产业是一个行业,它现在不景气,你能说它会死吗?僻如,股市是一个行业,它现在不景气,你能说它会死吗?僻如,吃饭这一行不容易,你能说吃饭这一行会死吗?
  我倒认为是国情使然,说到紧小处,故事只是个娱乐,如今国情展,网络发展,可供国人娱乐的东西太多了,新奇事物太多了,什么游戏啊,电影啊,网络小说啊,等等。国人的娱乐目标太多了,选择太多了,他们是东一口,西一口,带着好奇和新鲜劲儿在胡乱尝试。因此,可以说,国人在这方面是迷失的。所以,得原谅。河东三十年,河西也有三十年。不必去担心,等国人对于其他娱乐体验得累了,无味了的时候,他们会想到弄本故事刊物看看的。
  最后讲一句,哪一行都消条,哪一行都处于动荡不安,哪一行都听说感到危机,难道就可以说死了吗?(一泡农夫)


回复

举报 使用道具

全部回复
暂无回帖,快来参与回复吧
admin2008
管理员
主题 103
回复 8
粉丝 0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